這個時代,觀眾最想看到什麼?
這或許是很多影視創作者最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一,流量輸了
《刺殺小說家》賠錢,基本已經成了定局。
雖然目前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超過7億,但相對於5億左右的製作成本,再減去製片方票房分賬的38%,沒有12億票房難以回本。
雖然《刺殺小說家》匯聚了楊冪、雷佳音、郭京飛、董子健、佟麗婭等大咖,但依然撐不起票房。
這部電影中,楊冪當之無愧的頂流。
這些年,楊冪除了是娛樂圈最具流量的女明星,更是嘉行傳媒的女老闆。
為了逐鹿資本,楊冪這些年拍了太多的爛片。
郭敬明的《小時代》系列 、《分手大師》、《怦然星動》、《寶貝兒》等,都被觀眾大罵爛片。
除了「爛片」的標籤,楊冪還有「拚命三娘」的稱號。這些年來楊冪幾乎保持著無縫進組的狀態,完全把自己當成了賺錢的機器。
楊冪的恩師李少紅是這樣評價她的演技的:「演戲不是哈哈哈,就是哇哇哇。」
或許觀眾也已經膩煩了這樣的演技,所以即使楊冪是娛樂圈的頂流,但依然沒有票房號召力。
二,賈玲以黑馬之勢破圈
相比賈玲導演的《你好,李煥英》,這部低成本的電影,目前已經突破了40億票房,以黑馬之勢破圈。
這個成績,在春節上映前,估計誰也沒想到吧。
雖然徐崢在後來開玩笑說,之所以拒絕當《你好,李煥英》這部電影的監製,是因為胖子太多。但背後真實的原因,無非是這位精通商業電影之道的導演,一開始就不看好賈玲,更不看到她的這部電影。
如果說《刺殺小說家》整部電影最突出的是特效,那麼賈玲的《你好,李煥英》讓觀眾感受最深的就是真誠。
有觀眾說,《刺殺小說家》只有特效,此外啥也沒看到。這也是很多觀眾對這部電影最失望的地方。
因為對於藝術而言,任何的技術都只不過是手段,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類的情感層面,並讓觀眾產生共鳴,這才是藝術的成功。
正如賈玲所說的:「我自己的套路,就是真誠。」
所以,為了逗樂觀眾,賈玲在舞台和創作上,近乎有點「傻」。
綜藝節目中潑水的環節,在別人都聰明地把水往別處倒的時候,她卻把自己從頭淋到腳。
她放下身段,甚至放下女孩所特有的矜持,不惜扮丑。
連她的恩師馮鞏都忍不住打電話給她:「你再這樣,可嫁不出去了。」
但這一切,只不過為了逗樂觀眾。
在創作電影《你好,李煥英》的時候,賈玲更是「真誠」到底。
在電影工業化的今天,已經很少有人花幾年時間去打磨一個作品,因為他們更講究效率,以及投資回報率。
但是賈玲的電影,光是劇本,就創作了3年多的時間。
在別人的電影都去拉流量明星的時候,賈玲還是堅持用小品的原班人馬。
沈騰的加入,一開始也是因為這位「哥哥」對於妹妹首次擔當導演的仗義幫忙。
但是賈玲並沒有想著去消費沈騰,甚至在採訪的時候,賈玲是這樣說的:「我不想消耗他,人家曾經為了自己建立了那麼豐厚的羽毛。」
所以在很多的宣傳中,我們看不到沈騰的身影。
而這部電影,不僅沒有拖累沈騰,還讓他一躍成為了中國票房第一男神。
相比沈騰所飾演的討喜的充滿笑點的富二代,同時期上映的《唐人街探案3》中的王寶強就沒那麼幸運了。
王寶強飾演的「唐仁」,在陳思誠的創作下,完全一副「油膩」大叔形象:好色貪財,猥瑣。
這幾年王寶強角色所建立的觀眾緣,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。
在《你好,李煥英》這部電影中,就如馬未都所說的:「賈玲把個人的傷痛毫無保留地展現,不是博同情 ,而是博共鳴……滿台的喜劇演員,撐起了一部有厚度的大戲,擺脫了喜劇的痕迹,說易做難。」
很多人說賈玲是幸運的。但賈玲幸運的背後,是她用真誠和質樸換來的。
三,「老臘肉」們也能戰勝流量明星
很多導演之所以喜歡用流量明星,不過是喜歡走捷徑罷了。
因為他們清楚知道流量在哪裡,不在專心創作的演員身上,而是在不具演技卻有著高話題度的愛豆們身上。
相對於潛心打磨作品,他們更喜歡用流量明星博眼球,然後讓作品最大曝光,以流量賺取收益。
但是從目前來看,不少小鮮肉小花們出演的影視劇,都前仆後繼地撲了。
比如最喜歡用流量明星的郭敬明,2020年所上映的《冷血狂宴》,口碑崩塌了。
刻意迎合年輕觀眾的 《雷霆戰將》,剛上映就被官媒批評。
王一博和趙麗穎兩大流量明星所出演的電視劇《有翡》,豆瓣評分也不過才5.6分,連及格線都沒上去。
肖戰和吳宣儀所主演的《斗羅大陸》,也是滿屏的吐槽聲。
從觀眾的反應可以看出,流量明星已經不吃香了,很多觀眾不願意為他們買單。
相比這些影視劇,前段時間爆火的《裝台》和《山海情》,卻讓觀眾滿是溢美之詞。
不管是《裝台》還是《山海情》,裡面並沒有出現流量明星的身影。
這兩部劇,除了劇本精良,創作者的用心,更重要的是一群演員們的精湛演技和賣力演出。
在他們身上,觀眾看到了什麼叫對觀眾的真誠,什麼叫真正的演員。
屬於好演員的春天,已經來了。